班主任提醒:放学后两小时,让孩子学会规划,才是提分关键
同一个班的学生,听同样的老师讲课,为啥成绩天差地别呢?歌德说:智者规划,愚者拖延。资深班主任提醒:放学后的两个小时,让孩子学会规划,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。一、规划时间放学后的两个小时,大概率是孩子无人监管的一段时间。工作忙的家长可能还没下班,即使下班了,也要忙着准备全家的晚饭。这段时间,是孩子自己度过的,也是拉开成绩的关键。不会规划时间的孩子,这两个小时很可能直接就划过去了,回到家看看电视、玩会手机,然后就等着吃饭了。殊不知,学霸在这两个小时能做许多事情,久而久之,差距就越来越大。东东家离学校不近,妈妈每次接他放学后,都要再去趟菜市场,他会趁着这段时间,把当天要背诵的古诗和单词背熟。回家的路上,他会听英文广播,有时会跟着一起读。到家了,妈妈去准备晚餐,他就抓紧时间搞定学校作业,基本开饭的时候,东东就已经完成全部作业了,饭后就是他自我提升的时间了。这就是碎片时间的管理能力。当然,规划时间,还要求孩子要有能力去规划大块的时间,让每一分钟都不虚度。这套《时间管理方法》家长可以收藏起来,带孩子一起学习一下。二、规划行动懂得抓住时间之后,孩子还需要知道,具体应该怎么做,也就是要学会规划自己的行动。一整天的学习下来,有很多作业,有些是笔头的,有些是需要朗读的,还有一些是需要核对、改错的。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,孩子应该先做哪个,后做哪个,如何规划自己的行动呢?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,做一些基础背诵性工作,因为这些内容即使被打断,等在有空还是可以继续背诵的。而大块的时间,和大量的任务,则需要被分割成小块,合理安排,才能提高学习效率。在长时间学习时,可以采用番茄学习法,把不同学科的任务交替进行,这样能让头脑更灵活。有经验的班主任发现,一个孩子给自己规划的行动步骤,越有逻辑性,完成率就越高,相应的,孩子的成绩也就越好。想要训练孩子规划行动的能力,这套《高效学习方法》赶紧用起来,能让孩子明确:给自己安排任务,应该参照怎样的逻辑,让学习更加顺理成章。三、规划布局懂得规划每天的学习安排了,这还不够,孩子还需要一个高级能力,才能真正在中考、高考的选拔中脱颖而出,那就是规划布局的能力。子曰: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!如果孩子只是按部就班地,跟随老师的教学步骤学习,一旦落下了,就很难补回来。如果孩子渴望提高成绩,那规划布局就是要根据现有情况,规划出各科应该怎么学的追赶计划。如果孩子成绩不错,那规划布局,就是要放眼未来,将能够提前打好基础的学科,提前启蒙,或者提前搞定,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扫清障碍。然而这部分的规划,恰好是同学和家长们最容易忽略的,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每天学到很晚,学得很苦,成绩却提高得很慢。我是@蓁蓁心理抚养,欢迎关注,了解更多家庭教育干货。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侵立删。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搜索
-